香港致力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大力度投入超过1,500 亿港元支持创科发展,短短数年创科生态显著改善,氛围持续提升。香港由2014年“零”独角兽企业,到目前已见证超过10间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创科业界的就业人数由35,500人增至2020年的约45,300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亦在2014年至2020年间由约12亿港元大幅增加32倍至2021年的逾400亿港元。香港亦是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集资中心。特区政府亦刚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进一步强化创科产业布局。未来将会是香港创新科技产业的黄金时代!
关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是在2015年11月成立,负责制定创科政策,促进香港的创科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愿景、使命、定位也紧跟国家号召:
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发展多元经济
创造优质职位
提升生活质素
贡献国家所需
以创新思维去成就科技突破、发掘崭新的服务及商业模式,以及推动社会蜕变,共建创新之都。
在《十四五规划》下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国家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2022年7月1日,创新及科技局正式更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突出「再工业化」是推动科创发展的一项工作重点。所谓的再工业化其实是发展以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基础,而不需要太多用地或劳动力的先进制造业,为青年人创造优质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多元发展。
同时,原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孙东教授成为新任局长。他是机械人自动化操作生物细胞领域的先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总之是国际知名学者及科学家。
目标
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包括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及中试转化基地。
方向
进一步巩固强化基础科研优势,并致力推动创科产业化,将科研成果落地及商品化,以创建更多行业和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香港实体经济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创业和商业发展机会。
模式
善用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招商引资引才,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加快形成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透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同时巩固香港国际化优势,将香港建设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从下图可知,香港地区的扶持政策在框架和举措上与内地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对研发项目设立的资金计划、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扶持、初创企业孵化相关扶持、人才引进及培育,以及投资引导基金等。 产业促进政策
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龙头及重点企业。
为龙头及重点企业提供具针对性及吸引力的特别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税务和财政支持等,配合50 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为企业度身订造落户计划并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如申请签证、子女教育安排等,一站式全方位帮助企业及国际创科领军人才带同其业务或科研成果落户香港。
驻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
由全新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新成立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吸引及助力策略性高增长企业在港发展。
充分发挥及利用资本市场优势,优化香港现有上市制度,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融资平台。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香港创科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透过发展微电子中心、研究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及在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所提供的创科土地和空间,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高规格空间。
每个在香港设立的智能生产线项目可透过「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方式获高达1,500万港元资助 。
吸纳、便利人才来港留港
透过提供具针对性的特别配套措施,吸引国际创科领军人才带同其业务或科研成果落户香港。
成立「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罗致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和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
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专业 (包括数据科学家、创科专才和金融科技专才等),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超过200万港元或以上,雇主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
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级优才来港。
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聘用本地雇员的要求,延长配额有效期至两年,并将涵盖更多新兴科技范畴。
将优化「研究人才库」计划,加码资助科研机构和创科企业聘用研究人才进行研发工作,持有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研究人才的每月最高津贴额将增加为20,000港元、23,000港元及35,000港元,并额外为持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贴。
提供「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 - 政府以2(政府):1(企业)的配对形式资助本地企业让其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尤其是与「工业4.0」有关的培训。
兴建创科人才住宿,包括在港深创科园提供住宿空间。
把握国家发展机遇 充分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积极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未来有更多政策充分促进并借力大湾区内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及物流链,将可助力加速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
与深圳市政府正共同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实现「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将研究以创新、专属、专项方式试行全球独有的创科合作跨境政策,涵盖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及数据流等领域。
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科园正全速发展,以创新发展模式,结合市场力量,最快于明年起招商引资。
全力打造港深口岸经济带,发展新田科技城成为香港创新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政府正制订包括土地用途布局、基建及配套设施安排等详细发展方案,务求将北部都会区发展为「国际创科新城」。
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
为企业「合资格研发活动」的开支提供两级制的额外税务扣减。企业首200万港元的合资格研发开支可获300%税务扣减,余额亦可获200%扣减,有关的扣税金额不设上限,并一概适用于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
「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
- 向本地企业就获得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的研发项目或与指定本地公营科研机构合作的研发项目提供相等于其开支40%的现金回赠。
「企业支持计划」 - 以等额出资的方式为每个获批项目提供最多1,000万港元,资助公司进行内部研发工作,获款公司亦将拥有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
「研究人才库」 计划 - 资助科研机构和创科企业聘用研究人才进行研发工作,持有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研究人才的每月最高津贴额将增加为20,000港元、23,000港元及35,000港元,更为持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贴。
为特定企业提供其他如租金津贴、土地和财政等支持。
在香港研发产品及开设智能生产线
「再工业化资助计划」 - 政府出资达1/3 配对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每个智能生产线项目资助最高达1,500万港元。
「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 - 政府以2(政府):1(企业)的配对形式资助本地企业让其员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尤其是与「工业4.0」有关的培训。
为企业「合资格研发活动」的开支提供两级制的额外税务扣减。企业首200万港元的合资格研发开支可获300%税务扣减,余额亦可获200%扣减,有关的扣税金额不设上限,并一概适用于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
「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 - 向本地企业就获得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的研发项目或与指定本地公营科研机构合作的研发项目提供相等于其开支40%的现金回赠。
「企业支持计划」- 以等额出资的方式为每个获批项目提供最多1,000万港元,资助公司进行内部研发工作,获款公司亦将拥有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
「研究人才库」计划 - 资助科研机构和创科企业聘用研究人才进行研发工作,持有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研究人才的每月最高津贴额将增加为20,000港元、23,000港元及35,000港元,更为持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贴。
为特定企业提供其他如租金津贴、土地和财政等支持。
香港地区只有700万人口,却拥有5所世界100强的大学、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这种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有利于创科发展,但亦有限制和短板,例如土地资源、人才、市场等,未来与其他内地兄弟城市协作,必定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正如习主席在2022年7月1日考察香港科学园时所说的: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